三明手制卷烟厂坊
  • 类别:起源与传播
  • 题名首字母:Z
  • 文献来源:《东方烟草报》
  • 备注:新
  • 分类编码:A
  • 关键词:三明手制卷烟;福建;抗日战争时期
中文摘要
  • 正文:    福建三明市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出现过20余家手制卷烟厂坊,永安县为当时主要的卷烟产地。
        1938年福建省政府开始内迁永安县,使该县人口增加,卷烟消费量激增,外来卷烟供不应求。于是当地的烟商就利用土办法,收购土烟叶切丝,生产手制卷烟。当时,烟商须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领取执照方可经营。1941年,永安城区有陈姓厦门人开办手制卷烟工厂,生产“星期六”牌卷烟,雇工10多人。1942年1月,沙县人林如山独资经营人馀卷烟厂,资本10万元,生产“醒狮”、“狮球”牌卷烟,年产量130箱。
        此后,三明的手制卷烟厂坊逐渐增多。1944年,三元县桑世英生产经营手制卷烟“皇后”牌,后来迁到永安;沙县吴翰生产经营手制卷烟“古桥”牌;永安县自力烟草工业社蔡茜频生产经营手制卷烟“火炬”牌;永安大溪丘瘦鹤生产经营“红牡丹”、“星期日”等牌号卷烟;宁洋县翁小农生产经营“凯旋”、“四千金”等牌号卷烟,原材料以土烟叶为主,工具有切丝机、手卷器具、炒烟铁箱、烤烟烘柜等,全年可产卷烟900万支;永安西洋大陆家庭工业社生产经营“大上海”、“白兰”牌手制卷烟;尤溪县也出现了“标准”牌等多种手制卷烟。
        1943年至1945年,永安县有更生、大陆、福成、三民等卷烟厂坊。1946年,龙岩人蔡仁柏又在永安县城中正路创办手制卷烟作坊三明烟厂,生产“666”牌手制卷烟,雇女工四五人,但一年后即迁往外地。
        1946年,清流县城丁字街开了一家加工烟丝专卖店,老板是清流县商会会长张璞。由于效益一直不好,张璞就改变经营办法,收购本地晒烟叶,以菊花、甘草、淮米为主要配方,加少量香精,用煮饭锅炒制烟丝,用宣纸卷烟丝,生产10支装“菊花”牌卷烟,畅销长汀、连城、永安三地。在张璞的影响下,黄长华、王彬、吴发荣等3家也先后仿照“菊花牌”卷烟配方加工手制卷烟。
        手制卷烟包装主要有10支装和20支装两种,取厚木块分别制作模型,印制好的烟盒纸通过模型制成卷烟盒,接连处用浆糊粘实,卷烟按数装入封口,贴上封标,每20包用条包纸包装成一条。
  • @2015-2020 版权所有:许昌市图书馆 站点维护:识为科技 累积人次:136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