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曹操形象》论点集萃
  • 题名首字母:Z
  • 时间:2008年
  • 一级分类:三国文化周
  • 责任者:沈伯俊
  • 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 二级分类:第三届
  • 分类编码:三国文化周第三届
  • 关键词:曹操 形象 争议 翻案 文化价值
  • 数字资源制作者:孙利娟
  • 学科分类号:F3
中文摘要
  • 正文:    在汉末三国时期的众多人物中,历史贡献最大,同时又是历代评价争议最多、分歧最大的,首推曹操。而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艺术形象中,内涵最复杂,并一再引起争议的也是曹操。     曹操是东汉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又是一个极端自私、残忍狡诈、反复无常的角色,性格十分复杂。对于这样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人们应当肯定其历史功绩,也有权批判其恶德劣行。     1959年1月至5月,郭沫若先生写了《替曹操翻案》等文章,并在历史剧《蔡文姬》里塑造了一个与《三国演义》中迥然不同的曹操形象,从而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都尖锐地提出了“为曹操翻案”的问题。我认为,“为曹操翻案”这个口号,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是不科学的,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也是片面的。首先,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评价并不是一概骂倒,而是毁誉参半,并没有给他定下一个什么“案”。其次,不能要求小说戏剧中的每一个情节都实有其事,不能用对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来衡量小说戏剧中的艺术形象,也不能因为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只反映了某个历史人物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侧面而提出“翻案”的要求。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全书人物中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一个人物。罗贯中以大开大合的笔触,艺术化地展现了曹操在汉末群雄中脱颖而出,逐步战胜众多对手的豪迈历程,又不时地揭露曹操奸诈的作风、残忍的性格和恶劣的情欲。而在曹操与刘备、诸葛亮的对比中,则更多地鞭笞和嘲笑其恶德劣行。这样的曹操形象,以历史真实为基础,达到了高度的艺术真实,具有永恒的审美意义。     今天,曹操形象仍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被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评说,他将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
  • @2015-2020 版权所有:许昌市图书馆 站点维护:识为科技 累积人次:1368145